我家有兩個媽媽。大媽是我的生母,她生了五個兒子但只養大了四個。老大早逝,老二生於1929年,成為我們理所當然的大阿哥,唯他馬首是瞻,而他亦當之無愧。比他少兩歲的是生於1931年的老三,再相隔了七年六兄才於1938年出世,又再相隔了四年後的1942年才輪到我粉墨登場加入這個鋼鐵隊伍,成為他們的小弟弟,處處受到保護。
越南的戰亂把我們一家分散了:老二和老六住在溫哥華,老三定居於澳洲雪梨,我選擇多倫多為家。
十三年(1999)前的七月,二哥在溫哥華慶祝他七十歲的生辰,老三從老遠的雪棃趕去道賀,我也從多倫多飛去助慶。因為相聚的機會難逢,大家都感到異常興奮。
去年底老三痛失愛侶,由子女安排遷移到紐西蘭,與幼子在同一城市定居。人生七十古來稀,何況老三年紀已超越八十,加上健康強差人意,感到時不與我,思親之情與日俱增。在兒子鼓勵之下,突然想起要作越洋探親之旅,由幼子陪伴,並坐言起行。當聴到這個消息後,大家都為之雀躍。
他旅程的首站是洛杉磯,是為探望九十二歳和八十六歲的家姊而來。洛杉磯是個範圍很大的城市,不管到哪裡去都要開車,十分不方便。為減輕他舟車勞頓,我租了一輛汽車並準備好接機,還預訂了酒店。我們逗留了三天,除了探望兩個家姊之外,還有時間到殖民時代的遺跡(mission)、好來塢、比利華山一遊,感受一下洛城之風味。定居於美國的外甥為顯示山姆大叔之國力,帶我們到港口登上一艘舊戰艦去觀賞。我却覺得它只是廢鐵一堆,完全經不起現代武器的挑戰。
遊完洛杉磯便轉往溫哥華,那裡是我們親戚最多的地方。老三此行選中了天氣最好的日子:陽光充沛,不冷不熱。我們還趁機打了一場網球,這是一個事先沒有預定的節目。
屈指一算二哥今年已八十三歲了,雖然身型稍嫌瘦了一點,可是精神飽滿,聲如洪鐘,健步如飛。退休後他愛上了園藝,每天花在植樹栽花除草施肥的時間不計其數,樂在其中。除此之外,觀賞電視劇集和收聽政治評論成為他日常不可缺少之課題。他仍舊喜歡開車,而且寶刀未老,出外多以車代步。他還打算開車由西岸直往東岸去,希望與我結伴同遊。為了健康的需要他戒酒多年,但飯後那口煙至今仍戒不了。活到這把年紀,誰還去管他戒不戒呢?聽說愛好多的人特別長壽,老二便屬這一類
我在孩提之年曾意外跌入河裡,年僅六歲的六兄看見之後,情急智生,箭步飛往求救。二哥正巧在附近出現,立即跳進水裡把我救出。這個故事我重複聴過很多回,但百聽不厭。每次聽了都有不同的感受,使我愈來愈珍惜身邊的一切,包括生命、親情、愛情、友誼⋯⋯實在得來不易。二哥曾是我的救命恩人,我將永不忘記。殊不知他也是三哥的救星,兩次把他從死神的手裡搶過來。頭一次是在越戰打得火紅的年代,西貢美國大使館受到炸彈攻撃,禍及無辜。老三被炸彈碎片打中,血流滿面,奄奄一息。機智的二哥準確地估計到弟弟的處境,趕往出事現場但看不見他的蹤影。立即轉到巿內各大公立醫院的急症中心尋找,果然發現老三在那裡正待急救。他二話不說便把受了重傷的弟弟轉移到設備完善和服務較佳之私家醫院去,這才救了他一命。第二次是老三患上腦膜炎,正臨死亡邊緣之際,二哥及時到來,把他送往專科醫院搶救。聞說人遇大難不死必有後福,老三此生可謂命大福大,一直活至今天!
二哥對家庭的貢獻何止於此:他曾是幕後的策劃者,在1958年安全把六兄和我送離越南。我們今天有幸在自由世界生活,他當居首功。
老三的性情和老二大不相同:老三生性老實,近乎沉悶,說話滔滔不絕,但句句正經。老二活潑得有點調皮,一開腔便天南地北,東拉西扯地沒完沒了。若問四兄弟有什麼共同愛好?健談便是其中之一,而且愈老愈樂此不疲。我們都是講道理之人,即使觀點不同也絶不強詞奪理。
老二很有語言天分:廣東話、潮州話、普通話、越南話說來都很流利,幾可亂真。他做起生意來也頭頭是道,從經營輾米廠轉行到做成衣店都難不倒他。老三也是個生意奇才,出入口貿易經營得十分出色。可惜連年戰爭把兩人分別創立的事業完全摧毀。六兄和我一直都是個打工仔,不敢投資做生意,穩扎穩打過了大半生。
論性格我在年輕時較接近老三,老實和沉悶的那一點有過之無不及。環境卻把我完全改變,學懂了如何變通。有謂適者生存,我便是被現實逼成這個樣子的。六兄則自成一格,圓滑而不失原則。有時也愛打抱不平,惹來不少煩惱。我和他一起逃出越南,過了不少共患難的日子。初出道時,他曾是我的導師,唯他馬首是瞻。離開中國大陸完全是他的主意。他的遠見改變了我的命運。僅此我將永記在心。
黃啟樟 2012/7/30 於阿拉斯加遊輪上
Hi Dad, that's so sweet. Did you share this with your brothers? You are a
ReplyDeletevery generous person, you will always go the extra mile for your family. I
admired your spirit.
Have a wonderful day,
Margaret
I enjoy reading it. Thank you.
ReplyDelet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