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ursday, August 23, 2012

淺談國人傲慢的態度


          

  很多人批評今天的中國人自大,是由於國家從谷底走向谷面,逐漸告別落後、愚弱、貧窮,成為一個舉足輕重的大國。大國公民容易變得趾高氣揚,不可一世。往日的自卑感一掃而空,換來的是財大氣粗,到處招搖。這些轉變僅僅在短短的三十年內發生,使人目眩口呆,一時接受不了。尤其是一些曾騎在中國人頭上的西方列強和日本,對中國說三道四,指指點點,或聯手壓抑、打擊這個從沉睡中醒過來的東方巨龍。奇怪的是,從殖民地回歸祖國的香港人對大陸同胞也評頭品足,處處看不順眼。說他們是草包子,缺乏內涵的暴發戶,不恥為伍。

  國人曾經度過一段頗長的窮日子,當他們的經濟條件改善了,對物質的追求未免殷切,因此到處瘋狂購物,以補償以往的不足。人窮志短,對很多人來說財富是醫治自卑感的靈丹妙藥。有了錢,可一洗昔日的酸氣,怨氣。曾幾何時,發了財的日本人何嘗不是到處炫耀?日本男人出國旅遊,不少志在尋歡作樂,是披上羊皮的禽獸。富甲天下的山姆大叔也無處不大灑金錢,作威作福。他們可以隨心所欲,為所欲為,而中國人就偏偏該受批評?

  大陸人的行為容或強差人意,不符合文明社會的常規。本著血緣關係,港人可否以包容的態度來看待?當他們一窮二白時,港人有的是瞧不起的眼神。今天他們富起來了,港人不只未能另眼相看,仍諸多批評。這種自我中心比大陸同胞有過之無不及,使人懷疑妒忌心態在作崇。

  愚見以為大陸同胞對外來的攻擊要細心分析,辨別善惡。對正確的批評要從善如流,對無理取鬧的挑剔可一笑置之。

  自大會受人批評,自卑卻受人輕視。自大是不成熟的表現,自卑是與生俱來的缺陷。當人成熟以後,自大的行為會減少。相比之下,自卑感可能永遠揮之不去。自大者是高估了自己的能力,在踫了釘和吃過苦頭之後自然會自我調整。自卑者是感到處處低人一等,未上陣先投降,總是抬不起頭來和著尾巴做人。

  魯迅先生本來是學醫的,放棄做醫生之後專注寫作,認為醫生只能醫治國人之身體而不能醫治國人之陋習和自卑感。由此看來自卑感才是中國人最普遍,最嚴重的疾病,國運不振與此直接有關。人心振奮,信心增強,國家才可獲救。魯迅的的觀點直到今天仍具有參照的價值。

  黃啟樟 2012/8/3 於阿拉斯加遊輪上
  2012/8/23 加拿大商報

3 comments:

  1. David:
    Speaking of Chinese from China flaunting and squandering while in foreign countries, it reminds me of my friend Chan Ji-kun 陳志焜, a relative of Sun Ko 孫科. When asked by some Chinese reporters in a documentary what he wished his countrymen should do, he replied candidly: “Don’t be proud!” (不要驕傲)
    Joseph W K Wong

    ReplyDelete
  2. 我曾聽过这样的说法,人自大是要掩飾心中的自卑。

    ReplyDelet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