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nday, June 25, 2012

獨一無二的威尼斯




意大利的威尼斯聞其名久已,直到今天才看見它的廬山真面目。不用說,整個人被它的絕色美艷牢牢吸引住,魂不附體!

我們是從意大利鄰國瑞士搭乘火車過來的,在瑞境內的Brig轉乘長途快車直達威尼斯。連接意瑞的邊境是歐洲阿爾卑斯山風景最美麗的一段路,火車在山腳下左穿右插,窗外的景色如幻燈片一幅緊接一幅不停地轉換,使人目不暇接。每年六月中旬正是殘春的季節,隂晴不定。山谷中的煙霞,像雲又像霧,把山景襯托得更美麗。山泉處處,從高瀉下,打破山谷中之死寂,添加一分動態。老伴拿著攝影機忙著把美景記錄下來,我則選擇了一個最有利的位置盡情去欣賞。

過了境之後,火車逐漸離開山區對著米蘭的方向走,在廣大的平原上馳奔,車速愈來愈高。意大利人喜歡飲酒,從遍山遍野的葡萄園便可看出。我們由起點到終點站一共轉換過兩次車,七個小時的旅程終於完結,但興奮的心情卻從這一刻才開始。

di S. Lucia車站出來,水城立即便在眼前出現,沒法形容那一剎那的驚喜。我們拖著行李東張西望,一下子便看見水上行走的taxi停在碼頭旁邊待客。不論遠近,到水城的任何一區的收費一律都是六十歐羅。經過一天的舟車勞頓,很多人都只求方便,不會斤斤計較區區之船費。因為我行前曾至電旅館查詢,知道另有較經濟的選擇:付七個歐羅便可乘坐水上巴士由車站到San Marco是我們預訂酒店的一區去。原來水上巴士有套票出售,分24364872小時數種,價格由二十歐羅起,在有效期內不限次數使用,是遊覽水城的好方法之一。追求浪漫的男女當然會租賃威尼斯獨有之gondole小舟代步,由船夫掌舵,在大大小小的運河上泛舟遨遊。船夫還會代客準備佳肴美酒,引吭高歌,唱出使人心情盪漾的情歌來助興。威尼斯是一個充滿羅曼蒂克之地方,是談情說愛的樂園,熱戀中的情侶或正在追尋愛情的男女不妨來此一試,可能有意想不到的收獲。

在水城過了一個愉快的晚上,清晨起來感覺疲倦全消,於是興緻㪍㪍地向著聖馬哥廣場(Plazza S.Marco)走去。當天陽光普照,在聖馬克大教堂(St. Mark's Basilica)門外等著進去參觀的遊人早已排成一條見首不見尾的長龍。他們來自不同的國家,其中不少是年輕人,結伴來到這裡觀光。除了可欣賞水城美麗絕倫的風景之外,也可從中吸取意大利文明的的養分,擴闊個人的視野。無論他們仍在求學或已投身於社會,威尼斯的城市規劃、建築傳統、水利工程、造船技巧(聞說建造gondole小舟有傳統秘方)、旅遊工業••••••都足以增長他們的見識,有助於日後的發展。

我們缺乏耐性排隊進入大教堂觀看,臨時把計劃調整一下,先到廣場內的高塔,坐升降機登上它的觀景台,俯覧威尼斯的全貌。居高臨下,極目而視,水城之美盡收眼底。從每個角度看都可發現那裡建築的獨具風格,繁而不亂,協調統一。不像其他城市,把新和舊混在一起,失去和諧。威尼斯城在水的中央出現,這樣獨特的城巿佈局和建造,舉世無雙。意大利人之創意,不由你不服。

威尼斯和大陸是由一座長橋連接的,火車和汽車均可直達S. Lucia。從這裡前往San Marco巿中心和其他地區都要依賴水上交通工具,城內再沒有汽車行走,大運河和數不清的小運河便成為水城的唯一交通網絡。大運河可容納較大的汽輪行駛,小運河則只能容納小汽船和gondole使用。大部分建築物和民房都是沿著水邊而建的,旁邊有可停泊船隻的碼頭。居民除了安步當車之外,水上巴士、水上taxigondole便成為他們日常的主要交通工具。

趁著風和日麗,我們搭乘小汽艇到一個名叫Murano的小島去。那裡是意國著名的玻璃出產地,有數不淸的玻璃廠和商店集中在島上。技工勤於向旅客展示製造玻璃的工藝,售貨員殷勤地推銷成品。我們不曾打算要買任何東西,所以空手去也空手回;雖然如此,半天的時間也很快在這個美麗的小島花掉,增加了對意大利手工藝的認識。回到San Marco,感到十分疲倦,但仍不想錯過一場在晚間由本地藝人表演的音樂會。一隊五人組成的室內樂團和一男一女的聲樂家,在旅店附近一個小會堂演出。節目包括Vivaldi的弦樂作品和一些耳熟能詳的歌劇選曲。意大利人的音樂造詣確實名不虛傳,我們聽出耳油來!

來到威尼斯為了不枉此行,非參觀Doges PalaceSt. Mark's Basilica不可。宏偉的建築和豐富的收藏品,使人目不暇接。除此之外,我們還到過兩個著名之私人藝術品收藏館觀摩:Palazzo GrassiPunta
Della Dogana,展示了當代各大名師之巨作,令人耳目一新。由於曲高和寡,場面顯得相當冷清。

在威尼斯三天的收獲又何止於上述所說:我們發現這裡的人很清秀,體態輕盈,這和他們的生活習慣有關。意大利人烹調著重保持原汁原味,不喜歡煎炸,選料簡單,常用橄㰖油和紅酒醋作調味,既有益又可口。他們吃得衛生又多做體力勞動,是健康的保證。愚見認為意大利人的廚藝實而不華,法國人下廚太多花巧,變得華而不實,美國佬則只會做快餐,只有咱們中國人才會巧手弄出美味的隹肴。據說威尼斯原本是個漁村,這種風味保持至今。九步一樓十步一閣都是售賣海鮮的食肆,令人涶涎欲滴,我們每餐都吃魚,美味又可口。中餐館倒有三兩家,但半點也不吸引我。我們也發現意大利人很友善,靈活,變通。參觀博物館時縱使不準攝影,保安人員也只會輕聲提示,絕不會堅持要你把相機收藏起來。購入場票時也不會查看證件後才給予你年齡特惠,處處使你感到受歡迎。

起程之前很多朋友都提示我們在意大利旅遊要留心扒手,車票和證件都要安放好。在威尼斯逗留期間,感覺實際情況比想像中好得多,雖然如此仍步步為營。街頭巷尾有很多警察巡邏,增加人們的安全感。在人多的地方曾看見一些吉卜賽老婦在街頭乞討,他們的存在並沒有對遊客造成任何騷擾。在廣場附近也有一些非洲青年向遊客𠒇售冒牌貨,當見到警察出現時便作鳥獸散。來自中國的闊客對冒牌貨當然不感興趣,他們都集中在名店街搶購名牌貨,出手闊綽,使人另眼相看。

來到威尼斯的頭一天常常迷失方向,在它如八陣圖一般的小巷穿來穿去都找不到旅店的所在。向人問路也幫不上多少忙,除非問著的是個本區的居民。San Marco那一區甚少民居,接二連三都是一些小旅館、食肆和商店。來來往往都是遊客,我從未見過一個城市吸引了這麼多人,只有中國大陸一些旅遊熱點才可比得上它的忙碌。

離開閙巿其實有很多更宜居住的地區,搭乘水上巴士只需十五至二十分鐘便可到達。那裡環境優雅安靜,人流密度少了一半以上,旅店收費也較低,其他物價亦較亷宜。有了這些經驗,下次再來時必定作如此選擇。

威尼斯獨特之處多得很,百看不厭,慕名而來的遊客絡繹不絕。

黃啟樟 2012/6/15 於威尼斯


2 comments:

  1. We love Venice indeed. Nearly everybody has the same experience by losing their orientation when they were the first time in Venice. For us also. It was better in the second time. One makes remarks in locating their hotel.
    It is through experience, one can learn a lot and not to repeat the mistakes.
    Stanley

    ReplyDelete
  2. David 兄 : 拜讀大作威尼斯之旅.
    我在May 30 到威尼斯, 翌日下午離開, 同你相隔幾天, 今回是乘坐13萬八千噸Celebrity Solstice郵輪進入威尼斯,我住11樓有露台的房間, 整個威尼斯盡入眼簾. 如此良好的天氣下觀賞, 真是人生樂事.
    我是第四趟到來威尼斯, 前年二月威尼斯節, 那是零下17度的時間到來. 但仍教人情迷. 情醉.
    威尼斯當年是一個獨立國家, 當年絲綢之路到這裡是終點站, 貨物在此集散, 保險業, 會計業就是威尼斯人的商業頭腦發明出來.城內你可見到所有建築物無一相同, 羅馬帝國吞併了威尼斯, 你可見到碼頭的銅像那個意大利將軍將威尼斯的憲法打得稀巴爛掉在他的鐵蹄下.
    威尼斯沒落了, 當地人經慢慢搬出威尼斯, 水漲大潮, 海水倒灌將好多地方如聖馬可廣場浸滿盈盈的. 水低時, 那些河床發出陣陣難聞氣味. 好多東歐國人只坐車來而不消費, 法律要收入城費.
    你在維也納時我叫舍弟請你夫婦食飯而入我的數. 他有做嗎?
    黃偉

    ReplyDelet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