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nday, November 21, 2011

大理印象


從昆明搭乘長途巴士往西北走,行車約200公里可到大理。全程都是四線行車的超級公路,穿山越嶺,安全舒適。中國的公路和先進國家比較,不遑多讓。

靠近昆明的一段公路,兩旁只是疏疏落落的耕地,和西雙版納那段公路的農田比較,顯得遜色。直至離開楚雄市之後,農田才逐漸多起來。臨近大理市時,更變得綠油油一片春耕之後的田園風貌。這裡是白族聚居的地方,其間雖然也有一些彝族的小村莊。民居多是灰瓦配白牆,牆上一些色彩濃艷和對比強烈的圖案,突出了他們特有之民族風格。

經過三小時的車程便安抵目的地。公共汽車終點站設在大理的新城內,離開大理古城還有十七公里,客棧為此派了專人來迎接我們。旅社是古城內白族人家的舊宅,遠離煩囂的鬧市,雖然設備簡陋,却十分清靜。

從旅店經步行街向北走,可到古城的中心區。當時正下着毛毛細雨,但人潮依舊,熱鬧得很。步行街旁邊有特別設計的流水道,把蒼山的積雪融化成水後引進城內,流水灌穿全城再往洱海奔流出去。流水潺潺加添了一分動感,也增加了一點生氣。古城民居的屋背多為青瓦,牆基是用卵石砌成,門窗以彩繪裝飾;既富特色,亦古趣盎然。適逢春暖時節,百花盛開,將古城點綴得多姿多彩。城內有條洋人街,但名不符實,來往的人都是我們見慣的同胞。遊客區變得很商業化,失去原來的樸實。假如要深入了解大理人民之日常生活,非親自到民居走一遍不可。大理人口的組成包括了漢、白、回和其他少數民族。彝族喜歡聚居在山區,過著較原始的生活。不同民族信奉不同的宗教,過著不同的生活方式。雖然如此,他們都能互相尊重,和平共處,是和諧社會的典範。

離開古城不遠,在蒼山腳下有座佔地廣闊的崇聖寺;寺前有三座鼎足而立的高塔,莊嚴神聖,大理人民把它們奉為境內「永鎮山川」之寶。在洱海西北岸的山坡上,有個著名的蝴蝶泉。它的源頭在半山,要經過一條長長小徑往上走,到了盡頭才可看見。小徑的兩旁種了兩列青竹,生長得很茂盛。密密麻麻的竹葉遮蓋了整條行人路,猶如一條天然隧道。蝴蝶泉以精心的園林設計見稱,其中包括一個美麗的人工湖和一些非常雅緻之亭臺樓閣,把天然環境加倍美化了。

洱海的東邊和西邊都是延綿不絕之崇山峻嶺;群山頂上的的積雪融化後往下奔流不絕,滙聚成湖。自古以來,洱海一直是大理人民靠以維生的生命之泉。那裡水源充足,農業發達;它也是個漁產豐盛的地區,水下資源取之不盡。瀾滄江的水源亦來自洱海,對發展水利工程貢獻不少。大理新城亦稱為下關,是環繞洱海東南端發展的新區。洱海公園附近也正在大興土木,為開拓高尚住宅區投下巨額資金。這裡四季如春,天然環境之美猶勝昆明。大理的少數民族一向安貧樂道,保守知足。來這裡做生意的多是外地人。美國零售業大王「沃爾瑪」亦趕來這裡設分店,就是看準了大理發展的前景。

黄啓樟2008/4/4初稿於昆明,2011/11/20成稿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