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nday, October 24, 2011

在昆明看中醫




在2008年初昆明小住期間,老伴患上了輕微喉痛,加上有點咳嗽,而我則鼻竇炎的舊病復發。既然如此,又久聞中國醫學對預防疾病和調理身體很有效,所以就前往雲南省中醫醫院求助,聽取醫院內一些大夫的意見。

這家醫院是由朋友介紹的,名氣盛,規模大。它成立於1947年,有悠久的歷史,除了提供全面性的醫療服務之外,亦屬於雲南中醫專科學院一個重要的組合,集醫、教、研、預防和保健於一體,受到雲南省醫療部的重視,資格老到。

當到達醫院的大堂時,已看見有四五排的人正在輪候繳費,擠得水泄不通。站在掛號窗口前的反而比較疏落,登記員只問姓名、年齡和性別,不需呈上身分證明文件,所以很快我便辦妥了手續。專科的掛號費是8元人民幣,普通科5.5元,老年人還享有一些特別優惠。付費後我便前往設在二樓的耳鼻喉科候診,老伴則向着三樓的普通科走去;兩人分頭進行,以便節省時間。殊不知方向指示十分含糊,加上言語溝通的困難,使我們浪費了不少時間才弄清楚兩個部門原來分設在兩座不相連的大樓內。掛了號還得先付5元診金才可去看醫生,因為沒有留意這項指示,又要折返大堂去繳付。當天耳鼻喉科的病人不算很多,三個之後便輪到我,只等了45分鐘便得到醫生的接見。在候診的地方,我發覺病人和陪行者可隨便進出疹症室,醫生和病人的對話旁人可完全清楚聽到,沒有考慮到私隱的問題。試問,這種情況是否只在中國才會出現呢?

看我的醫生是位女大夫,年約五十,助手是個醫科深造班的男生。她首先聽我詳述病情,示意助手筆記,然後建議我接受數項測試:包括內窺鏡探測和電腦素描(CT Scan)……費用合共730元。我婉言拒絕了,而她亦不堅持。我當時有個感覺:中國醫生和外國的同業是否喜歡向病人推薦各式各樣的測試,其中一些可能完全沒有必要,只浪費了病人的時間和金錢?聞說國內有很多醫院曾向銀行大量貸款,購入不少昂貴的醫療儀器用來牟利,因此促銷成風。醫院為了賺快錢,有沒有忽視了病人的利益呢?這個問題值得探討和正視,使它不至於完全失控。

當日醫生只替我做了一些例行而簡單的檢查,對症開出了一張藥方。拿了藥方,我又重新去排隊繳付35元的藥費,再到中藥部配藥。藥配妥後,我花了九牛二虎之力才找到煎藥部。殊不知拿了煎藥服務費的條子,還得折返去繳付費用,交了13.5元才算功德完滿。可告慰的是:老伴和我的病很快便藥到病除,否則要我重返那家醫院覆診,相信已失去了這分耐性。從這次得來的經驗,我相信如要適應中國國內的生活,萬事非從頭學起不可。

新的設施和舊的設施在這家醫院同時存在,配合得很好,衛生條件也算弄得不錯,唯獨工作人員的態度只屬强差人意。在這裡進出的市民,衣著入時,相信是來自中產階級的家庭;他們禮貌周全,而且樂意助人。從當天所見所聞,我發現醫院有不少地方有待改進,但整體來說,在昆明看中醫總算是物有所值的!

黄啓樟 2008/3/11記於昆明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