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aturday, September 11, 2010

香港包租公及小業主的嘴臉


香港地窄人稠,寸金尺土,多户人家同時居住在一層樓內是十分平常的事。當年因為入息微薄,成家之後只能租用斗室一間作為棲身之所。同屋一共有四五家,但厨房只有一個,所以炊煮必須輪候;浴室同樣只有一個,洗澡亦要排隊。這類分租樓宇的特色是用木板把每個睡房隔開,好處是通風透氣,不過私人空間就蕩然無存了。大家却習以為常,無怨無悔。貧窮時要求不高!

包租公一家三口住在同一單位內。他是一名電氣技工,為人精打細算,吃不得半點虧。議定租金之後,他說房內之電燈泡不能超過60瓦(watts),否則多耗的電量就需要另付。遇上如此斤斤計較的人可算是平生的第一回!

在這樣的環境當然不願久留,當收入略有改善之後就趕快遷到比較理想的地方去。新的單位有三個睡房和一個客廳,一共住了三户人家。是密封式的間格(俗稱梗房),私人空間改善了少許。業主是個長舌老太婆,好管閒事,不停地東家長西家短,令人煩噪不堪。雖然如此,亦熬過了一段日子,直至忍無可忍才搬走。

離開那天,怎麼也預料不到那個業主不但惡言相向,還大放砲仗把我當成魔鬼一般掃出門去。被她如此對待,終生不忘!

生活在香港,為了解決住的問題可傷盡腦筋。掙扎了很多年之後,終於有能力在清水灣道的白石台租了一間三層高之村屋的上面兩層,一家六口包括雙親在內從此得到了一個安樂窩。在這裡一直住了很多年,與兩個業主素來相安無事。直至房價和租金不斷上漲,他們就藉着收回自用的理由下逐客令。誰知我離開未幾,兩個單位就賣出了。

當顧主知道我為了住屋的問題四處奔波便伸出援手,以無息貸款幫助我置業。既然再無後顧之憂,我及時在清水灣道銀線灣購置了一個向海的單位,一直住到移民加拿大之前才放棄。因為房子的地段好而買進時的價格很低,出售時賺了一筆就算省吃儉用也不易累積到的錢。移民後,就用這筆錢在多倫多買了現今之住宅,從此不需再為一個屬於自己的窩而煩惱!

當年被業主迫遷,引發了我買樓自用的念頭,並付之行動。想不到這項投資的回報是這麽高。迫遷之事猶如塞翁失馬,焉知非福!

回想這些前塵往事,不勝唏噓!但惡業主却從反面教育了我做人一定要奮力圖強,否則會無處容身!

黄啓樟 2010/9/9 (2010/10/14 現代日報)

3 comments:

  1. 你忘了在白石台食水問題,先前用井水,後用街外水之苦嗎?還記得亞娘吃了井水有病嗎, 政府偉生處說井水不能用,我們才到街外取水,有時我們還在老遠的九龍城取街水,我們把存下之水處放在樓梯邊,你還記得嗎?半夜三更我還要起來與人爭水,每晚没有好好的睡嗎,此種苦况我與你是永生難忘。
    Violet.

    ReplyDelete
  2. David:

    You are comparing your struggling days in Hong Kong to your leisurely retirement as a millionaire in Toronto.
    Don't forget,you owe Hong Kong one for having made your second pot of gold.

    Joe

    ReplyDelete
  3. Hi David,

    不要思想太多了! 有孫兒, 子女和老妻相伴,善終於加國又何防, 寄來之則安之耶! 我覺得自已的能力達不到, 所以不太思想遠的事情, 只希望努力做到” 明天會更好”!

    每天日出日落, 雨天晴天, 感受吓大自然的規律和变化(不花錢的), 珍惜自已身體機能的新陳代謝(慳錢的), 有能力會爭取幫助有需要的人, 超出了自已的能力範圍只有寄以同情和祝福! 我是這樣的生活.

    秋天又到啦! 安啡個時間回香港-中國走走吧! 抽時間和我打番場波, 食吓嘢, 有朋自遠方來, 不亦樂乎!



    ReplyDelet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