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dnesday, April 2, 2025

如何看待中國的經濟前景?

西方媒體一直廣傳中國經濟開始衰退,大不如前。我以半信半疑的態度來到實地觀察,雖然只在大灣區走了幾個城市,而且是走馬看花的方式,不能說是有深度的了解,更加沒有代表性的意義。不過仍想分享一下我的感受,和外媒來個比較。 我家鄉是位於常平與樟木頭之間的土塘,親人大多數在早年移居常平。每次回國探親,都以常平為目的地,對它比較熟識。常平在1958年的時候,是一個只有一條街的小鎮。但位於廣深鐵路旁邊,具有地利的優勢,受惠於改革開放政策的推行,成為經濟起步較早的城市之一。在發展的高峰期,工廠林立,人口激增,商業活眾多,一片繁榮景象,吸引各方來客,尋找商機,或來此消費。 由於發展過早,缺乏經驗,更加沒有統一的城市規劃,無論是樓房建築或是街道的設計,參差不齊,缺乏協調,有點亂七八糟的感覺。比起中山及珠海的市容,相差很遠。這是先天性造成的缺陷,難以改善。 常平有段日子,五步一樓,十步一閣,都是一些「黃色」架步,美其名是推廣「娛樂事業」。自從「掃黃」及打擊「貪污」行為推行之後,這些黃色事業立即銷聲匿跡,常平在一夜之間變成了另外一個城市,以全新的面貌出現。 工業發展過速,環境污染嚴重。有個時期,白天猶如黃昏,陽光無法穿透污染的空氣,灰蒙一片。附近的大小河流,都變成污水渠,臭氣熏天。為了經濟發展,老百姓付出沉重的代價。有見及此,政府下令驅逐一些造成環境污染的工廠出境,也禁止摩托車進入巿區。常平逐漸回復原來的面貌,藍天白雲再度出現。 造成環境污染的工業根本沒法繼續經營,加上工資不斷調高,無利可圖,很多勞工密集的工業也紛紛離場,轉移到越南或其他隣近國家,以降低成本。這個情況在新冠疫情之前已經出現,疫情加速了這個轉變,常平的經濟從此一下千丈。據聞人口在近年下降超過半數,旅遊業的衰退尤其顯著。 另一重要因素是房產市場低迷,房價大幅下跌,令人感到身邊的財富大不如前,消費意欲不振。中國人具有危機感,善於儲蓄,養成積穀防饑的習慣。他們不願意花錢,成為內銷市場發展的阻力,利率下調也改變不了這個頹勢。 另有一種說法是,經濟前景不明朗,冷卻投資意欲,與其冒險求進,不如按兵不動,等待時機的來臨。除此之外,中國每年大學畢業的學生以千萬計,成為待業大軍,在僧多粥少的情況下,競爭激烈。經過幾次求職失敗之後,有些繼續升學,有些索性躺平在家,由父母照顧。果真如此,中國經濟將會更加停滯不前。 其實大灣區的其他城市也出現經濟蕭條的現象,只不過情況沒有常平這麼嚴重。看來外媒的反映,也有點接近現實的情況。記得在2008年,中國曾經以巨額資金投入基建項目,以防止經濟衰退。今天政府似乎在重操故技,也以基建投資為手段,希望產生同樣的效益。 此行沒有機會參觀高端的科技產業,如「華為」手機之類,未能全面了解中國的經濟發展。如果高端產業可以代替低端產業的流失,中國的經濟前途仍然充滿生機。 最近中國對很多國家的旅客豁免入境簽證,有助於旅遊業的經營,也有助於改善和外國人的關係,增進友誼的發展,一石二鳥。 2025/3/25 黃啟樟

香港的形勢不妙

有人說香港的士牌售價是香港經濟的寒暑表,牌價升表示經濟熾熱,反之則表示經濟衰落,其準確度比恒生指數還高。據說在高峯期的士轉手費高達七百多萬,如今下跌到二百多萬,跌幅不能說不嚴重。這表示的士生意難做,收入大不如前。 的士生意下降,原因可能有多種。新冠疫情期間,很多人留在家工作,搭的士上班的人少了。疫情過後,情況改變不了多少,而且習慣成自然。第二種原因是公共交通愈來愈便利,而且選擇多,如優步(Uber),影響的士的生意。第三種原因是人們的入息停滯不前,甚至減少了,搭的士成為沉重的負擔,避免少用。第四種原因可能是遊客少了,的士供過於求。 其實香港的士的收費比很多城市為低,但仍然吸引不到乘客,有點岀乎意料之外,到底原因何在?有人說司機的服務態度不好,令人卻步。這是見仁見智,不能一概而論。題外話到此為止,且看香港近年有什麼變化,來判斷香港的未來。 香港的租金是全球之冠,造成營商成本高企,削減競爭的能力,損害購物天堂的地位。以前是大陸同胞來香港購物,今天則輪到香港人北上尋找價亷物美的用品。香港零售業變得奄奄一息,空置的店鋪無人問津,因為租金下降的空間有限。 香港曾經是大陸出口貨物的轉運站,蓬勃的物流服務行業,如日中天。今非昔比,大陸的口岸愈來愈開放,港口設施也大大改善,再不需利用香港的貨運服務,可直接將產品輸往買家的口岸,省時又省錢。香港物流業的黃金日子一去不復返。 在大陸未開放的年代,香港的製造業曾經有過一段輝煌的日子,縱使北移後也繼續提供管理及支援活動。大陸持續發展逐漸取代了香港的功能,製造業一下千丈,永不回升。 香港剩下的只有金融業。由於外匯不受管制,利潤及入息稅率也維持在較低的水平,吸引不少企業來港設立離岸公司,將利潤轉移到香港去,享受低稅率的優惠。 香港的醫療水平遠近馳名,吸引不少尋求優質服務的病人前往求診。東南亞及中國大陸將是個龐大的市場,香港必須努力爭取,彌補其他領域的衰退。 香港高等教育也受到高度的評價,吸引不少海外留學生前來就讀。專注於強項的發展,或可扭轉經濟的劣勢,使香港回復生機。不過七百人的飯碗,到底能否保得住,還要看未來的發展。 珠江三角洲的大灣區,是中國經濟發展的重點。香港一面受惠於這個政策,但同時也面對來自灣區內其他城市的競爭,共同繁榮或者互相踐踏,仍然是個未知數。 香港經歷過2019年的動亂,元氣大傷。港人似乎失去了往日的拼搏精神,呈現出鬥敗公雞的頹喪。他們必須重新振作起來,為了自己的未來奮鬥。 2025/3/30黃啟樟

中國與越南的比較

中國人口眾多,接近十四億。在貧窮落後的日子,對國家是個沉重的負擔。曾經為了這個原因,實施生育管制,推行「一孩政策」。但時移世易,今天的中國,經濟高速發展,老百姓的生活大大改善,人口眾多成為一種力量,龎大的內銷市場,可支持經濟持續發展,也可扺消西方國家的經濟制裁。 越南人口只有一億,內銷市場的規模有限,經濟發展必須以出口為主導,缺乏了靈活性,尤其在世事多變化的今天,美國一聲制裁,就會引起恐慌。越南仍未具備杭𧗾的力量,恐怕會坐以待斃。 中國有五十六個民族,但有統一的文字。除了方言,有統一的語言,普通話普及全國。越南有五十四個民族,京族人口佔了87%,有統一的文字,與中國相似,有助於凝聚民族之間的關係。兩個國家的人民,都沒有狂熱的宗教信仰,追求財富因此沒有過多的宗教約束,脫貧致富是人生目標之一。 中國面積有960萬平方公里,越南只有33萬平方公里,是後者的29倍。中國具有的發展空間,比越南強很多。雖然如此,越南是糧食的出口國,中國是糧食的入口國。越南大米輸出量在世界排行第二,只落後於泰國。 中國與越南都是碩果僅存的社會主義國家,在建國後的一段頗長時間,經濟一籌莫展,奄奄一息。有見及此,中國首先改絃易轍,在八零年代,實施具有中國特色的經濟政策,將國門大開,歡迎外來投資。四十年之後,發展成為世界舉足輕重的經濟大國,排行僅次於美國,但有超越美國的潛力。接近中國的越南,在九零年代,按照中國的模式,啟動經濟改革,成績斐然。 中國逐漸強大,引起西方國家之關注,紛紛起來,聯手對抗。越南與中國大陸連接,在南海有領土爭端,而且是經濟競爭的對手,可利用作為圍堵中國的棋子。越南在威迫利誘之下,舉棋不定,令人擔憂。 2025/3/19 黃啟樟

說不完的中國大陸見聞(五)

每隔幾年來到中國旅遊,目睹最大的改變是國家的基礎建設,尤其是在交通設施方面的巨大工程,令人耳目一新。這是中國進步的一面,超越很多西方國家之發展。中國大量基建投資是由2008年全球性經濟衰退開始的,有助保持國內生產總值(GDP)的穩定性增長,無可厚非。但過分投資於基建會忽略其他方面的發展,失去平衡。基建的保養及維修成本非常高,可能超出回報的預算,值得考慮。任何基建都會老化,未能百分百使用就過時,變成浪費。 在國防方面,中國的軍事力量也快速趕上美國,將距離拉近。不過真實情況是難以確定,因為國家秘密不宜外洩。真真假假的報導是心理戰術之一,但可以肯定中國再不是一個隨便可以欺負的國家。沒有戰爭,國家才可在和平的環境下繼續發展。 在經濟方面,若果以購買力來推算中國的生產總值,我們已經超越美國,而且幅度在擴大。不過我在珠江流域的大灣區走了一轉,覺得經濟出現蕭條的景象,大不如前。有人不同意我的說法,表示政府在鼓勵內銷,以抵消美國對中國的經濟制裁,怎會出現蕭條呢?他大概忘記了政府也提倡節約,批評浪費。民間大吃大喝的習慣可能改變不了多少,但政府官員就肯定不敢違背國家政策。中國人是一個善於儲蓄的民族,有危機意識,知道如何積穀防饑。內銷作用,不可高估。 經濟衰退影響就業機會,聽聞很多大學畢業生面對求職困難,我常平親戚的女兒就是其中之一。一個紐約朋友拿數據來反駁我的看法,說中國(30-59 歲)的失業率與美國(4%)接近,是一個可以接受的水平。美國只有三億人口,比較中國的十四億,失業人數產生的壓力,不可同日而語。況且中國年青人的失業率比這個水平高很多。 既然人力資源充沛,生產自動化,機械人代替人手工作,不須太急進,因為會加深失業的嚴重性,未見其利先受其害。也有人不支持我這個觀點。言人人殊,莫衷一是。 從任何角度看,中國的綜合國力都是有長足的進展,在國際事務上具有舉足輕重的影響力。但不足之處是國人的行為未能跟上國家的進步,影響了國家的形象。最顯著的是,在公眾場所,中國人喜歡高談闊論,或高聲呼喊,旁若無人。抽煙的陋習,仍未完全戒掉,在無人留意的地方,我行我素,照吸如儀。 在使用道路方面,摩托車騎士有重新接受教育的必要,學會遵守交通條例,不侵佔行人路,不衝紅燈。比較起來,汽車司機就自律很多,不超速,不醉駕,但妨礙行人的泊車習慣仍然要改。 我留意到摩托車完全電動化,其他電動車也出現在路上,但比率仍然偏低。高速公路中途的休息站,有很多充電設施,方便司機充電,為全面電動化作出準備。 管治十四億人不是一件容易辦的事,除了解決衣食住行的問題,還有保障他們的安全。中國城市的街頭很少看見警察,治安的工作依賴錄像器負責,任何犯罪行為在監視器下無所遁形。這是失去私隱的代價,你願意付出嗎? 溫飽問題解決了,還要向人民提供教育。一個有教養的民族才會受到尊敬。文明不是由財富來釐定標準的。反過來,財大氣粗,會遭人異議,甚至反感。使國家走向文明之路是每一個中國人的任務與夢想,責無旁貸。 2025/4/1 黃啟樟

說不完的中國大陸見聞(四)

以前聽過這樣的一句話:「四海無閒田」,是形容以農立國的中國,因為人口眾多,耕地面積有限,可利用來種植的地方,一方寸也不能荒廢,將它投閒置散,必須盡量利用來種植一些農作物,飼養一些禽畜,或開闢為魚塘,以減少糧食不足的壓力。中國人曾經遭受饑荒的慘痛歷史,永遠忘不了,所以竭力避免歷史重演。 中國人見面時,習慣了問候對方「吃飯了嗎?」這句口頭禪是具有歷史的背景,因為在古老的年代,吃飽飯是中國人每天最重要的開始。饑餓的記憶在我們的基因裡永遠存在,饑荒的陰影也揮之不去。 今天的中國已經全面工業化,耕地被利用來建立工廠及倉庫,農民變成工人,鄉村與城市的界限愈來愈模糊。雖然如此,中國以農立國的本質仍然存在。很多人不願意背井離鄉,投入工業生產的隊伍,留在農村,繼續過著農耕的生活,與大自然為伍。 在公路或鐵路的兩旁,都是一些充滿活力小農莊,自供自給的小社會。近年環保概念開始盛行,有機農業具有吸引力,農民看見有利可圖,擴充耕地,開闢魚塘,增加產能。由於受到市場主導的影響,目前所見,魚塘似乎佔了最大的耕地面積。但當供過於求時,肯定會出現不同的景象。這個情況,無獨有偶,我在越南旅遊時也曾經看見。 中國人和越南人有個共同點,都是非常勤奮的民族。在他們的國土上,極目而視,沒有半寸土地被荒廢。 2025/3/31 黃啟樟

說不完的中國大陸見聞(三)

中國在各個領域都有驚人的發展,尤其在基建項目方面,日新月異。幾年前由在珠海工作的朋友帶領我搭乘直通巴士,從香港出發,通過港珠澳大橋,直達珠海,全程通行無阻,快速安全,令我嘆為觀止。幾年後,連接深圳和中山的深中通道又通車了,而且是四線行車,比港珠澳大橋的寬度大了一倍,更顯得雄偉,使我作為一個中國人感到自豪。 除了這兩項巨大工程之外,大灣區的各個大小市鎮都由高速公路連接起來,人流與物流,在一天之內可以重複數次,是經濟高度發展不可或缺的條件。世界有不少著名的經濟大灣區,如紐約灣區、舊金山灣區、東京灣區,都有驚人的發展,對世界經濟的影響舉足輕重。珠江流域的大灣區具備地理優勢、人力資源、財力資源及科技發展潛力,和其他灣區不相伯仲,並得到國家的支持,有後來居上的趨勢,我們拭目以待,再次來分個高下。 雖然如此,大灣區很多地方仍然保持農村的樣貌。在架空高速公路的左右,可能就是養鴨人家、魚塘、菜園及水稻田。可利用的土地都沒有被荒廢,中國人民的勤勞,並沒有因為富有了而改變。在民居的前後左右,只要有片空地,都不會投閒置散,利用來種點蔬菜、養雞,養鴨,自供自給。這些經濟活動沒有通過市場的運作,其產值排除在國內生產總值(GDP)之外。十四億人口之中,鄉鎮居民的比例仍然很高,如何處理這些生產數據,需要經濟專家來解答。 我們在江西南武當山的那幾天,親戚們都親自下廚烹調,款待我們,沒有光顧餐廳。我們享用的黃酒,也是自製的。民風之淳樸,令人倍感溫馨。來到常平之後,親戚待客的方式就不一樣了。他們是茶樓酒館的常客,美食專家,善於選擇,令我眼界大開,食慾大振。常平發展得比較早,累積了相當的財富,消費力強大。南武當山地區發展得比較遲,民風仍然保持十分淳樸,作風低調。無論如何,我們此行都是滿載而歸。 2025/3/30 黃啟樟

說不完的中國大陸見聞(二)

每次到常平探親我都選擇由深圳搭乘火車前往,大概三十五分鐘的車程就到,安全又舒適。不過在深圳買車票就感到不太方便,售票處離開候車室及月台進口處不下半公里之遙,拿著行李來回走對年長者來說就有點吃力。為什麼不為他們著想,將售票處設在候車室附近。敬老護老是中國人崇尚的美德,車站管理層,請慎重考慮,方便他們,功德無量。 火車入閘處旁邊雖然設有自動售票機,但不懂使用或使用不慣的人,仍然會走到售票處購票。持有外國證件的人,怕麻煩及出錯,也會這樣做。我便是這種跟不上時代的人,而困難也是與時俱進。購票需要證件,大概是為了堵截「黃牛黨」高價轉讓車票牟取暴利的非法行為而設,值得配合,而且達到絕跡的效果。現在票面上有乘客的名字,對票入座,萬無一失,縱使手續繁複,亦無可非議。但抵達目的地之後仍然要查證才可離開車站,程序未免重複,實在沒有必要。憑證購票已經徹底解決了「黃牛黨」問題,何必多此一舉?況且沒有人會向「黃牛黨」購票,知法犯法。 中國高鐵的發展一日千里,但常平的火車站依然故我,沒有絲毫寸進,這樣的配套與高鐵的現代化脫節,令人費解。 大灣區四天三夜遊,每晚入住不同的酒店。我們的旅行團只有十二人,卻令到酒店接待處的人員手忙腳亂。他們的工作效率和香港的同業比較,仍然有一定程度的距離。酒店管理層不在這方面改進,反而關注浴室及廁所的設施,將水龍頭的控制系統改頭換面,甚至電子化,以為這樣才算趕上時代。殊不知「方便使用」才是真正的進步。我試過在淋浴時按錯開關,冷水從天而降,幸好沒有患上感冒。又試過如厠,半途想冲走污水,但無從下手,非常狼狽。這樣的進步,一言以蔽之,十分老土,得到的是相反的效果。 中國人似乎不太注重在什麼場合穿著什麼衣服,有人盛裝打扮在旅遊景點出現,已經見慣不怪。但某天在廣州酒店吃早餐時,看見一個中年婦人,竟然穿著睡衣來到餐廳吃自助早餐。她在眾多眼光之下,若無其事,穿梭於於人群裡。 中國人在很多場合都按不住提高嗓門,高談闊論,或高聲呼喊,罔顧他人的感受。這是在佛山附近的一個「主題公園」的親身經歷。在公園的入口處,有個巨大寫著「千古情,一生必看的演出」的横額,以吸引遊客。當天烈日當頭,但遊人如織,人山人海,其中大部分是一些中小學生,由老師帶領進場。他們個個精神抖擻,猶如脫韁野馬,四處狂奔,亂跳。一開始就這樣,當進入高潮時,情況一定失控。果真如此,來到重點節目演出的劇場,本來是憑票對號入座,但老師們任由他們的學生自由活動,見到有空的座位就隨便佔用,弄得秩序大亂,你呼我叫,聲浪一波高於一波,淹沒劇場發出的的音響效果。一個小時的演出就是在這種情況下進行,我的忍耐力已經達到極限,將會是一生難忘的經歷。 有生以來從未進過任何主題公園,這是首次嘗試,也肯定是最後的一次。與其參觀人工化的主題公園,不如前往實地觀察開平歸國華僑建造及遺留下來的碉樓建築。它們經歷朝代的變遷,但仍保留原來的面貌。背井離鄉的中國人,總是念念不忘家鄉的親人,落葉歸根的念頭在他們的腦海裡經常出現,而且付之行動。其中有衣錦還鄉者,也有鳥倦知還的思鄉人。 中國政府有意向海外的華人招手,呼喚他們回國。我在這次旅途中看了兩場大型的演出,都高調地讚揚華僑對祖國的貢獻,使他們感覺良好。同時展現祖國的進步,描述祖國的美麗山河,並表示祖國歡迎你歸來,共享美好的未來。 2025/3/30 黃啟樟